金融知识科普

作者:现代金控 编辑:现代支付 时间:2019-10-23

近年来,老百姓“钱袋子”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出现,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结算账户使用、银行卡盗刷、互联网支付安全等,因此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增强识别能力,坚决远离非法金融活动,守护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
目前,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最常用到的两类账户是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。当您在享受便捷的支付手段进行资金往来时,当您在利用快捷的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等方式购物时,一定要注意支付风险防范!

银行结算账户风险防范意识

1、个人不要出租、出借、出售银行结算账户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。

2、 对长期不使用的银行结算账户及时清理,确认今后不再使用的银行账户请及时到银行作销户处理,避免产生年费和账户管理费,造成资金损失;社会公众可以根据需要,主动管理自己的账户,把资金量较大的账户设定为I类银行账户,把经常用于网络支付、移动支付的账户降级,或者新增开设II类银行账户、III类银行账户用于这些支付,这样既能有效保障账户资金安全,又能体验各种便捷、创新的支付方式,达到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的统一。

3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、企业营业执照或单位证明文件,防止个人身份信息泄露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
风险小提示

个人身份证、户口簿、银行账户等个人身份信息是金融消费者的重要资料,一旦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,将对个人资产、信用造成风险。金融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资料一定要妥善保管,不要轻易交给他人。在使用过程中,在身份证件复印件上应注明使用用途,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
支付账户的风险防范意识

1、审慎选择支付机构。支付机构有义务增加信息透明度,接受客户和社会舆论的监督,每年都公开披露客户投诉数量和类型、处理完毕的投诉占比、投诉处理速度,以及风险事件、客户风险损失发生和赔付等情况。客户应该适当关注支付机构披露的信息,选择服务机制完善、业务风险较低的支付机构办理业务。

2、控制支付账户的使用权限。客户不要随意出借支付账户,更不要出租、出售支付账户,以免自己的支付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欺诈、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。

3、妥善保管本人或本单位信息。客户在开立支付账户、办理支付业务过程中要妥善保管个人或单位信息以及相关证件,按照“最小化”原则向支付机构提交必要的信息和证件,并留意支付机构对收集目的和用途的说明,避免信息泄露。

4、准确辨识服务渠道的真实性。“钓鱼”是不法分子盗取客户信息和资金的主要手段之一,客户应该留意支付机构网站地址、客服电话等服务渠道,准确辨识服务渠道的真实性,避免支付账户名称和密码、手机动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通过“钓鱼”手段窃取。

5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。客户使用支付账户办理支付业务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损失,如果支付机构不能有效证明风险损失是因客户原因导致的,那么支付机构需要对客户的损失及时先行全额赔付。